剧院简介 剧目概况 人员简介
媒体关注 上京新闻
网文推荐 京剧讲坛 业界新闻
图书 租凭服务 音像 纪念品
1979年,上海京剧院各演出重新活跃起来,《金玉奴》、《四进士》、《鸿门宴》、《追韩信》等剧目纷纷解禁上演,上海市委宣传部在上海展览馆电影院举行大会,为一批文艺作品以及受诬陷的文艺界人士平反昭雪,由周少麟主演的《海瑞上疏》在劳动剧场公演,大获好评。
1977、78年,中国社会进入了两年的徘徊期,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地传来。久违了的新鲜空气也吹到了上海京剧界,完善剧团建制,暌违十年的传统戏陆续上演,反应历史沧桑、社会变迁的新编戏、现代戏大量创排,演出爆发式的繁荣。
上海京剧院举行了黄桂秋唱腔专场,周信芳再次率院团公演大型新戏,小王桂卿、迟世恭、筱高雪樵、王文军、小毛剑秋、陆正红、艾世菊、萧德寅等一批演员加盟院团,上海京剧院的演出阵容愈发强盛。
1962年2月,上海京剧院介绍黄桂秋唱腔专场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拉开帷幕,《女起解》、《鞭打芦花》、《别宫祭江》、《蝴蝶媒》等黄桂秋经典剧目整整连演了一周,“黄派”刚柔并济的唱腔反响热烈,轰动全场。
李玉茹:周信芳先生已经在舞台上奋斗了一个甲子。在这六十年里和他同台演过戏的演员很多,我有幸也是其中之一,回忆一下,的确有许多事情值得谈谈。
周信芳先生自七岁登台,1961年正值其演剧生活六十年,当年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上海京剧院学馆由上海京剧院主办,上海市文化局主管。背靠院团,有自己的剧场,可谓是近水楼台。学馆有“三多”:教师资源多、演出观摩多、舞台实践多,这也正是艺术学校最需要的。学生们浸润在好戏中,在艺术环境中熏陶着,与老师们朝夕相处,艺术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这一年,京剧事业蓬勃发展。 全国第三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周信芳、陶雄、童芷苓、李玉茹、王燮元、马科、梁斌出席,周信芳当选为中国剧协副主席。
1959年正逢建国十周年,举国欢庆,也是上海京剧院活跃演出的一年。 此年京昆剧大会串、上海青年汇报演出两大汇演集结了上海京剧院周信芳、盖叫天、俞振飞、言慧珠、童芷苓等一大批名家闪亮登场。上海京剧院还推出了《义责王魁》、《海瑞上疏》这两部由周信芳主演的麒派新创剧目,其中《海瑞上疏》是上海京剧院庆祝国庆的特别献礼剧目。
“江湖”中关于奚中路“奚大王”对京剧痴迷的轶事各位看官必是早有耳闻,奚家祖孙三代辉煌的舞台成就也是梨园行有目共睹的。采访前,小编心中一阵窃喜,能与这位爱戏如命、敬戏如神的“大王”对话,机会难得!但转念一想,却多了些忐忑:聚光灯下他是功夫了得、英勇神武的大英雄,舞台之外却从未有过接触,“耳边风”时时刮来,对“大王”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严谨、严肃、严厉”这“三严”之中。
80后,时尚达人,典型天枰座,新婚燕尔,美滋滋的小媳妇,戏曲演员,对于感情,一句“相爱就要在一起,必须得!”简洁质朴,倒也态度鲜明。她的他,与她相恋相守数十年,她与他只是一对普通的校园恋人,她与他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恋情,只是回忆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一种幸福。
一个是来自北方的至情汉子,一个是出身荆楚的灵性女子;一个是自小在梨园世家耳濡目染,一个是深受父辈影响,走上京剧之路;一个是潇洒沉稳的金牌小生,一个是妩媚俏丽的荀派花旦。两个迥然不同的生命个体,却在2003年的那个夏天不期而遇。
他是不爱说话的天秤男;他是“业务”不熟练的超级奶爸;他是游走在都市繁华与山林幽静中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上海京剧院最年轻的舞美设计师——郑佳杰。
他是舞台上的楚霸王、黑旋风、包青天,他刚刚将梅花奖收入囊中……细想起来,那该是有何等气场,何等霸气的人物!他是朋友眼中的真性情,爱整玩笑的开心果,是常常和两个孩子疯闹在一起的率性老爸……当迥然不同的两面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那会发生怎样一种化学反应。
喜欢看书、看戏、看话剧,也时常运动:慢跑、做有氧锻炼。生活很有规律,不抽烟,少喝酒,注意休息和控制饮食。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生活着,却在艺术上不断挑战和超越着。当严谨的他遇上张扬的艺术,便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化学反应。与坐在对面的他相聊甚欢,突然脑袋里迸发出一个英文词组:a humorous gentleman,他就是“诙谐绅士”严庆谷。
她是现在中国最好的京剧女老生。和她聊天、拍照,看她利索地画上妆,穿起华丽的戏服,戴上头面,把自己变成戏中人,这个个子瘦小、头发极短、一开始也许会因为男女莫辨让人稍许有些抵触的姑娘就仿佛有魔力一样吸引你。弗吉尼亚•伍尔芙说,伟大的心灵都是雌雄同体。而对“瑜老板”来说,人戏合一,那才是把戏唱到极致。
她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改编成了新编京剧《圣母院》;她带着《梨花颂》站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她扮演的虞姬出现在谭盾创作的多媒体交响音乐剧《门》里;她在影视剧中“触电”演出;她跳的恰恰、伦巴加斗牛舞惊艳《舞林大会》的全场。她就是上海京剧院当家梅派青衣史依弘,早些年,叫史敏,改名依弘。
从本期开始,“京尚”栏目推出京剧人物星座系列,让我们一起来猜测一下京剧舞台上那些性格各异的角色来自哪个星座。
2012年9月11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建交23周年。中密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自建交以来情同手足。双方携手合作,积极推动两国在政治、经济、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庆贺中密建交23周年,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9月14日、15日晚,上海京剧院应邀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于波纳佩州密中友好体育中心为当地民众献演经典折子戏专场。
天秤座“老太太”:胡静、 舌尖上的天蝎:董洪松、 非典型射手:董雪平。 明星星座印象——最终回。
从冰冷的冬到和煦的春,从静水深流的摩羯到古灵精怪的双子,京尚特别企划“星座印象”已到第三期。本期我们将走进郭睿玥、葛香汝、杨亚男这三位美丽却性格迥异的女孩,从火热的夏季跨越到清雅的初秋,聆听她们的星座故事、分享她们的悲喜心情。
京尚栏目继续推出特别企划”星座人物“专题,分享数与上海京剧院演职员的星座故事。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青年演员陈麟、耿露及舞美设计师孙浩将向我们讲述属于他们的星座故事。
从本期(2011年冬季号)开始京尚栏目特别企划“上京星座谱”,这个初冬,陈圣杰、李春、朱何吉首次走进我们栏目,和读者们分享属于他们的星座故事。
“明星私房菜”的选题刚一出炉,“京尚”编辑部的小编们立即开动脑中的搜索引擎,回忆种种蹭饭心得……
近年来,一批中国新锐漫画家带着他们独具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渐渐闯入我们的视线,并在整个漫画界卷起阵阵浓郁的“中国风”。曾以《魔尘》、《鬼吹灯》、《铳月》等作品征服中国“漫友”的著名漫画家林莹就将视线转向国粹“京剧”,历经3年的前期准备,开始着手创作中国首部长篇传记漫画——《梅兰芳》,当时尚漫画与古老京剧相遇,又会激荡出怎样绚烂的火花?
也许我们都曾有过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童话梦,当自己的大婚来临时,却未最传统的中国梦所感动。龙凤呈祥,这样承载着中国人千百年美好祝愿的意像,是融于我们血脉的。因此,最民俗,便是最时尚的;最中国的,便是最自我的。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序幕的拉开,“中国风”再次席卷全球。方寸间的动容,留下内涵丰富的华夏表情。除了奥林匹克精神引领下崛起的中国体育,东方文化的复兴也成为时尚界必谈的话题。诸多国际品牌发布流行趋势,中国国粹艺术——京剧元素的植入毫无悬念成为流行热点。
谁是“金霸王”,就是梨园界被称为“十大全净”的金少山。
1933年9月5日至7日在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刊登了一则启示: 启者:冬自幼习艺,谨守家规,虽未读书,略闻礼教。荡检之行,素所不齿。迩来蜚语流传,诽谤横生,甚至有为冬所不堪忍受者。兹为社会明了真相起见,爰将冬之身世,略陈梗概,惟海内贤达鉴之。
1873年10月的一天,上海法租界的大马路上上演了离奇的一幕。一个英俊潇洒的新郎带着几十号人在抢他的新娘,男女双方最终热热闹闹地打了起来,加上围观的人群,一度阻塞了交通。 这个新郎不是别人,竟然是杨月楼。杨月楼何许人也?他是当时上海滩最炙手可热的京剧名伶。
1941年至1942年小说《秋海棠》经《申报》连载,引起轰动。接着由筱月珍、邵滨孙改编成沪剧,演出后场场满座,连演达数月。后来又由黄佐临改编成话剧,在当时的卡尔登剧场演出,演出盛况空前,打破话剧界前所未有卖座记录。同时伴随着“秋海棠”热人们也纷纷揣测,倒底秋海棠的原型是谁?这种对号入座式的猜测从未停息过,坊间流传着黄桂秋就是秋海棠的说法。
曹禺在1989年写给李玉茹的诗中描绘 ——“你温柔地看着我,我们俩老了,都老了。残霞照着冰冷沉静的湖,永远忘不了啊!有一天我闭上眼,苦难使我们化在一处,我们骨灰飞起,黑暗的萤火,世上有微亮的光。爱永远照着人,虽然我们成了萤火,做了一场梦。”
凡是见过她的人,一定无法忘记她的风采,我辈无法亲见,只能从旁人的叙述中想象一二。然而她的死又一次应证了“自古红颜多薄命”这句话,也带来了许多无法解开的谜团和多年后的一场争议。当你再想看清些这个生时风光无限,死时惊心动魄的女人,发现在她生命中留下印记的那些男人……
他黑布包头,身穿黑缎衣裤,耳边挂两条白彩绸,外罩黑斗篷,腰佩指挥刀,就像戏台上太平军的打扮。他口讲指划地向司令讲述攻打制造局的情况,口齿清楚,精神饱满。“兵工厂接沪军营,革命风潮一夕惊。可笑官场张楚宝,不如伶界小连生。”这个小连生就是梨园界赫赫有名的潘月樵。
从“劈纺大王”到“大马金刀赵一曼”,似乎很难将这个名震上海的“坤伶皇座”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但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出精彩的大戏,当下一幕拉开时,你不会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就在这不可知的日复一日里,童芷苓在适应着时代转换,也在施展着自己的艺术才华。
杭州西线景区杨公堤边的山坡上,静静矗立着一代京剧大师盖叫天的墓。墓前的亭子上,题有匾额“学到老”,楹联“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和“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这是对盖叫天一生真实的写照和最好的评价。朴素的墓碑上“艺人盖叫天”五个大字诉说着盖叫天的风骨和气度。
《徐策跑城》是麒派的代表剧目,这段唱由周信芳唱来更是酣畅朴直、苍劲浑厚,让人过耳难忘,同时这段唱也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慰籍着他的灵魂,承载着他的爱与恨,陪伴他直到生命的终结,……